隨著全球酒店設計從表象美學向責任與包容并重的方向演進,倫敦設計節(London Design Festival,簡稱LDF)連續第十一年成為這一趨勢的風向標。正如一個優秀的logo設計既要讓人一目了然,更要傳遞品牌理念;酒店的未來設計亦須從地基到骨架,充分結合可持續性、包容性與創新性,才能真正創造“有溫度”的空間體驗。
“絕大多數城市都專注于一兩個設計領域,但倫敦的廣度與深度無可匹敵。”LDF總監Ben Evans如是說。自2003年由Sir John Sorrell與Ben Evans創立以來,倫敦設計節不僅擴展為涵蓋展覽、論壇、裝置、工作坊、巡游等多種形式的大型設計盛會,更成為每年接近60萬訪客、來自75個國家設計師、建筑師、制造商和愛好者的必訪之地。
在今年的LDF上,政治話題雖在報紙頭版高調喧囂,節慶現場卻聚焦“設計為善”的力量:可持續材料、環保工藝、社會責任等關鍵詞,貫穿四大設計專區(Design Destinations)的每個角落。從展館入口到街頭裝置,無不彰顯“讓設計回歸本源”的初心,就如同一個貼心的logo設計,在最關鍵的觸點,傳遞最核心的情感與價值。
在Design Centre Chelsea Harbour(DCCH)拉開帷幕的Focus19,以酒店設計為切入,展示了供應商與設計師聯手“為目的而設計”的最新成果。就像一個logo的每一條線條都在為品牌故事服務,這里的墻紙、布藝與燈具都在為“可持續”、“健康”、“人本”做注腳。
Arte Wallcovering推出四大新系列墻紙,延續去年與Moooi聯名的創意張力,又以環保油墨與可回收基材,為空間注入藝術質感與生態思考。
Pooky Lighting攜手The Brit List評委Florence Rolfe上演LED光影秀,用光的節奏與色彩強度,營造出可變場景中的情感體驗。
David Hunt Lighting在DCCH設立常設展區,不僅展示雕塑般的臺燈與吊燈,也同步開放定制服務,其最新Tribal Collection燈罩系列,以手工陶藝紋理與簡約燈體結合,正如一款大氣的logo設計,在細節處彰顯文化底蘊。
在這一場“細節即理念”的盛宴中,我們看見設計師以材料與工藝為畫筆,勾勒出酒店空間的舒適度與故事感,就像在品牌視覺系統中,以字體與圖形承載品牌個性。
作為LDF核心展會之一的100% Design,今年迎來第25屆慶典,講臺上David Rockwell、Marcel Wonders等大咖論道,展廳中Benchmark與David Rockwell合作的“Sage Collection”一亮相,即成為健康辦公與可持續設計的樣板:人體工學升降桌、天然無毒材料沙發、模塊化收納系統……每一件家具都像是品牌的標志性logo設計,既直觀又富含理念。
另一邊,Hamilton Litestat展示了其可按酒店主題定制配色的電器面板,猶如為空間“量身定制logo”,在細節處呼應整體風格。現代酒店講究體驗一致性,這種配色定制正是用“視覺識別系統”思維,為住客提供無縫銜接的美學感受。
當設計節進入中場,designjunction的VIP之夜如期而至。在Coals Drop Yard的露天空間,家具、燈光、裝置與夜色交織,仿佛一場為設計師量身打造的派對。Tom Dixon領銜的趨勢T臺,展示了新銳與經典的碰撞;而Sixteen3的家具系列,則以99%再生材料,向“循環經濟”發出最強音。Huw Evans在光隧道中展出的CONCERTINA COLLECTION,以英國灰木與煙熏櫻桃木為原料,配合向上照明,宛如一枚雕刻精細、富有張力的logo設計,將自然紋理與現代工藝完美結合。
這是一個兼顧社交與責任的舞臺:品牌不再只講“酷炫”,更要在材料來源、生產工藝、生命周期設計上負責。就像一個企業logo不僅要好看,更要可持續應用于各種場景,designjunction讓“設計之責”在夜色中熠熠生輝。
在Shoreditch的Brick Lane,London Design Fair以低調卻有力的姿態亮相。這里沒有喧賓奪主的大牌講座,產品與展商的話語權被最大化呈現:Roca與Armani聯名的衛浴系列、West One Bathrooms的環保主題展臺,都是“功能與美學并重”的典范。此外,“全球主題區”讓不同地域的設計師帶來本土材料與工藝,從東南亞手工編織椅到北歐極簡燈具,宛如在一場國際化的logo設計大匯演中,呈現多元文化的符號語匯。
London Design Fair聚焦未來:它不追逐短暫的潮流,而是挖掘那些能真正影響酒店設計格局的創新之作。就像一個優秀的logo,需具備跨文化的識別度與長久生命力,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向我們展示——真正的設計,超越當下,直指未來。
回顧2019倫敦設計節的四大版圖,我們看到設計從單純的“好看”進階到承載更多社會價值:可持續、健康、包容與責任,成為每個細節的底色。正如品牌logo設計需要在視覺上抓人眼球、在理念上傳遞價值,酒店空間設計也應在功能與情感層面實現共鳴。
未來,酒店設計的“骨架”將更強調人本與生態,而“皮膚”則由材料、色彩與細節共同構筑。將“logo設計”思維植入空間設計——注重識別性、一致性與情感聯結——便能讓酒店品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。LDF所呈現的,不僅是當季趨勢,更是設計師、制造商與品牌共同探索的“可持續藍圖”。
在這條不斷前行的路上,設計師與品牌方應攜手,以創新工藝與責任態度為基石,用每一個細節去詮釋“讓世界觸手可及”的美好愿景。下一次,當你在酒店大堂抬眼望見那枚獨具匠心的logo,不妨想想:它背后,是否也蘊含了對環境、對社會、對每一位使用者的深切關懷?